欢迎进入吴忠市委组织部网站!
“过去小区环境不好,老住户都想搬走,现在住着可舒心了。”提到小区的变化,宁夏青铜峡市裕民街道紫薇小区七旬老人陈新国高兴地说。
老旧小区物业管理服务一直是居民关切的焦点,也是城市基层治理的痛点。近年来,宁夏吴忠市大力推行“红色物业”建设行动,针对无主管单位、无物业服务、无人防技防的“三无小区”,分类探索市场化、兜底式、自管型模式,走出了一条老旧小区红色物业管理服务的新路径。
结合改造引入市场化物业服务
吴忠市利通区金星镇金塔社区师范家属院有4栋居民楼,一墙之隔的112号大院有3栋居民楼,两个小区均建于上世纪90年代,但因管道老化、环境较差、住户偏少,一直没有物业公司愿意承接服务。
利用实施城镇老旧小区改造的契机,社区党组织召集两个小区的居民开了5次协调会,讲清联动改造、共享空间和基础设施的好处,使95%以上的居民同意将两个小区整合为一个小区,通过拆除违建、打通院墙、建大广场,增添娱乐、休闲、健身等设施设备,小区重焕光彩,顺利引进了规范的物业服务企业,困扰居民多年的小区环境卫生差、管网陈旧等问题一一得到解决。
去年以来,吴忠市140个老旧小区通过改造,顺利拆除围墙、连通内部道路、增建休闲凉亭、增设“15分钟”党群服务驿站,健全养老、托幼、医疗、应急等服务设施……小区“颜值”和“内涵”提升的同时,顺利通过市场化方式引进了党建强、服务好、群众满意度高的物业服务企业,清扫保洁、粪池清污、治安巡逻、维护绿植等事项不再让居民头疼。
结合推进的“红色物业”建设行动,在59家物业企业建立党组织,向暂不具备组建条件的物业企业选派124名党建指导员,实现党组织应建尽建、党的工作全面覆盖。
政府兜底提供公益性物业服务
吴忠市红寺堡区教师新村小区部分楼栋保温面脱落、创业小区下水管道堵塞、建兴小区路面破损,各类物业弃管小区或大或小的问题,曾长期困扰红寺堡区新民街道创业社区党支部。这些小区住宅面积小,且以老年人和外来租户居多,物业费收缴困难,进驻的几个物业企业先后都走掉了,小区环境、治安和卫生状况都不容乐观,群众意见很大。
“既然市场上的物业企业不愿意来,我们就自己组建一个,自己给自己服务。”30岁出头的社区书记安文静自有一股倔劲,在她多方奔波争取下,社区牵头成立了红色家政服务公司,通过社区“联合党委”共建单位支持一部分资金、社区自筹一部分资金等方式,自购垃圾清运车、自聘困难群众为职工,以远低于市场的价格,为14个老旧小区提供卫生清扫、垃圾清运等基本物业服务,盈余部分还可修墙铺路,一举解决了困扰小区居民多年的问题。
同心县伊欣苑小区临近商城,是典型的商住混合小区,过去,因物业企业服务滞后,居民缴费态度消极,各类矛盾频频爆发。在多次调解无果情况下,富兴社区党组织引导业委会依法解除物业企业服务协议,社区牵头成立公益性物业服务企业,先行进驻小区开展卫生保洁、垃圾清理、门卫看守等基础服务,居民认可后再收费。经过3个月的运行测算,每平米物业费不足0.3元,居民缴费率由48%提高至95%以上,小区面貌焕然一新,群众居住环境明显改善。
针对没有条件的老旧小区,吴忠市建立由政府兜底、街道社区采取市场运作、低价有偿等方式聘请保洁、保安、绿化养护工人等为218个物业弃管小区提供基本物业服务,实行兜底管理,确保老旧小区常维常新。结合在职党员“双报到双服务”和社区网格化管理,整合1.2万余名在职党员、1577名专兼职网格员、4586名楼栋长、7558名单元长等力量,组建群众身边的“物业服务团队”,实现小区环境的彻底转变。
成立自治组织实现自我管理服务
不大的广场干净整洁,各类车辆停放规范有序,新铺步行道两侧的金叶榆随风摇曳,庭院里各类花草争相斗艳,老人小孩其乐融融……谁能相信,这样的小区每平米物业收费不过8分钱。
利通区金星镇春园小区楼委会主任瞿肃岩介绍,小区建于2003年,现有楼房5栋11个单元103户居民,老年人占比超过一半。前些年小区的基础条件非常差,楼里没有水暖电,院子里则是地破灯黑。晚上,老人只能摸黑散步,小孩不敢下楼去玩,没有物业服务企业愿意入驻,“住着憋屈”一度是不少居民的“槽点”。
居民群众的痛点就是党建工作的起点,在社区党组织指导下,春园小区召开了居民大会,会上,在党员引导下,居民从一开始的简单抱怨逐步转化为理解支持,又进一步从理解支持变为解决问题的实际举措。大家民主选举成立了网格党小组、楼委会、议事会和监委会,16名党员示范带头,34名居民跟进参与,成立了“小区管家团”,全方位负责小区绿化、保洁等问题。有条件的79户居民自掏腰包,筹措资金2万余元,为楼道铺设瓷砖、在出入口设立自动识别车牌升降杆……真正由“大家事”变成了“自家事”。
对独栋楼、散居楼等未列入老旧小区改造、一时无法引入物业服务企业的153个小区,吴忠市积极发动小区内有公心、有耐心、有诚心的275名在职党员、退休党员、直管党员站出来,和381名热心居民一起,组建153个“红色物管会”“先锋管家团”等自治组织,实现自我管理、自我服务,构建完善党建引领下的共商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