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进入吴忠市委组织部网站!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党旗在基层一线高高飘扬 > 先锋模范 > 正文
“牛书记”的“牛劲”更足了——记全国优秀党务工作者、同心县河西镇旱天岭村党总支书记丁建华
2021-07-07 20:52:00    来源:吴忠日报   作者:谷刚 通讯员 金珊珊    【打印本页】    字体: [][ ][ ]
2021-07-07 20:52:00

同心县河西镇旱天岭村党总支书记丁建华(左二)向区外媒体记者介绍该村脱贫致富情况(资料照片)。

  “我坐在天安门广场的观礼台上,认真聆听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当总书记代表党和人民庄严宣告的那一刻,身边叫好声此起彼伏、持续不断。我无比激动,也一股脑地使劲拍手叫好,这画面此生难忘……”7月4日,全国优秀党务工作者、同心县河西镇旱天岭村党总支书记丁建华向全村党员和群众代表分享了参加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的体会和感悟,在场人员听得心潮澎湃、群情鼎沸,掌声响彻村部会议室。

  听完丁建华的讲述后,旱天岭村党员干部和群众激动万分。纷纷表示要积极响应党和国家的号召,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旱天岭村村干部顾存俊说:“我听后也是感慨万分。我要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为推进乡村振兴贡献力量。”旱天岭村村民马自海说:“党的好政策让咱们这个‘兔子不拉屎’的地方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咱们农民过上了幸福生活,今后咱们要继续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

  旱天岭村是同心县“十二五”生态移民村,山大沟深、干旱少雨,一方水土养育不了一方人,谁都不愿意在这里受苦。2013年建村伊始,谁来当这个“领头羊”,挑起移民群众致富的重担,成了河西镇党委班子的一件头疼事。“啥也不说了,我来干!”作为当时远近闻名的致富带头人,丁建华主动站出来,当起了旱天岭村“当家人”的角色。

  走马上任之后,丁建华就带领村“两委”班子走访入户,了解掌握农户家庭情况。他带头养鸡养羊养兔子,自己开始先“折腾”了起来,经过多次试错,为村里蹚出了肉牛养殖的新路子,成立了旱天岭村第一家养殖专业合作社,采取“集体管理、分户饲养、统一出售”的方式,每年每户均创收5万元左右。2019年,丁建华积极探索“帮扶单位+党组织+村集体经济+建档立卡户”模式,以中核集团帮扶为契机,建立“361”利润分配机制,不断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2020年10月17日,3500名村民拿到了首笔分红,让乡亲们尝到集体经济的甜头。正是凭着丁建华这股子“牛劲儿”,旱天岭村的肉牛养殖产业从无到有,现如今肉牛存栏达到4060头,丁建华也成了村民口中的“牛书记”。

  村上的牛养多了,牛生病的情况也多了起来。为了给群众降低养牛成本,丁建华自学兽医技术,成为全村的“牛大夫”和“牛保姆”,接生、打针成了家常便饭,有时为了一头牛,他就整宿蹲在牛舍,甚至给因难产窒息的牛犊“急救”。

  该村村民马玉伏家的母牛凌晨2点下犊时难产,接到求助电话的丁建华一骨碌从被窝里爬起来就赶去助产。丁建华不管不顾,把整条胳膊伸到牛肚子里,折腾了几个小时,总算把母牛保住了。村民丁力保家的一头牛感冒了,一连几天不吃不喝。丁力保眼瞅着牛不行了,想赶紧低价处理掉,丁建华来看了看说:“别着急,我给它打上几针,治不好你再处理。”只见他伸出粗壮、黝黑的手,拿起注射器吸取药液,动作熟练得像个老兽医,一针下去,几小时后,牛神奇地开始吃饲料了。

  在同心县,老百姓深知,脱贫必须要有产业。然而,发展产业需要资金,钱从哪里来?“赚了算你们的,亏了算我的”,丁建华用自家财产作抵押帮村民贷款,把自建的养殖场免费提供给乡亲们使用,还承担养殖场的水电费。6年来,丁建华累计为村民担保贷款6000余万元,并替贫困乡亲垫付偿还贷款本息、产业发展资金200余万元。村民人均纯收入增长了10倍多,而他的家当没有增加反而减少了。

  2018年以来,丁建华经常感觉到半个身子发麻,手掌和胳膊上的皮肤不时变得通红。检查结果显示,他的脑袋里长了一个瘤,医生建议他立即住院接受手术,他却因没时间选择保守治疗。即便是在医院输液,他也不“老实”,时不时拔了针头就走。“移民村人杂事多,两家人闹矛盾,我不回去行吗?”与村里的事相比,他始终觉得自己治病并非急事。

  在家人的眼里,他心里装着全村每个人的事,就是没有自己家的事。一年时间,丁建华的体重骤降40斤。家里人经常劝他去治病,他表面答应“明天就去”,却一次次地变成“明日复明日”的空头承诺。

  如今,百姓富了,丁建华却穷了;牛羊壮了,他却患了重病。但丁建华从不后悔,这次获得全国优秀党务工作者的荣誉称号,更加坚定了他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的信心,他说:“如果老天暂时不要我的命,我就要让旱天岭村家家住新房,户户有小车。”

  一路走来,丁建华始终以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着“为民服务孺子牛、创新发展拓荒牛、艰苦奋斗老黄牛”精神,诠释了一位优秀党务工作者身上的忠诚与担当。为群众着想,造福群众,这是他的责任和使命,更是他发自内心的追求。

【编辑】:谷刚 通讯员 金珊珊
【来源】:吴忠日报